很多的无机阻燃剂与塑料,橡胶,涂料的相容性不是太好,例如没有经过表面处理的次磷酸铝在TPE电缆中无法阻燃。所以,很多无机无卤阻燃剂往往容易析出问题,为了改善体系的相容性,阻燃剂往往通过微胶囊化技术改善表面的极性,而使之与不同材料之间有机的结合,从而产生更好的阻燃效果。那么什么是阻燃剂的微胶囊化技术呢?
阻燃剂的微胶囊化是指用涂层薄膜或壳材料均质敷涂微小的固体微粒、液滴或气泡。含固体微粒的微胶囊的形状基本与囊内固体相同,而含液体或气体的微胶囊形状一般为球形。微胶囊内的被包覆物质称为芯材料,而胶囊称为壳材料。微胶囊的直径,通常在1~1000μm之间,壳体膜厚度从几分之一微米到几微米。广义地说,微胶囊具有改善和提高物质外观及其性质的能力。对填料型阻燃剂来说,其实质是在微粒表面上覆盖一层均质且具有一定厚度的薄膜,以此增加填料分散而提高阻燃效能的表面改性方法。胶囊化技术最初起因是由于药品药效的缓释性需求而出现的固体药粉的包囊设计。胶囊的作用是控制芯材料的释放条件,即控制制造胶囊的条件以调节芯材料的溶解、挥发、发色、混合以及反应时间。对在不同相间起反应的物质可起到隔离作用,以备长期保存;对有毒物质可以起到隐蔽作用,避免毒害和污染环境;对分散及相容性差的物质,可借助壳材料提高其分散性和相容性。
阻燃剂的微胶囊化技术,粒径的超细化及复配配方的完善是无机无卤阻燃剂发展的主要三个方向,对次膦酸铝,mpp阻燃剂,MCA阻燃剂,二乙基次膦酸铝,聚丙烯聚乙烯阻燃剂的应用具有很大的正面效果。